发布日期:2023-01-30 浏览次数:626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
根据宪法而制定,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潇耀律师近期将围绕个人信息的相关理论为专题进行解析,供大家参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保法》)的适用范围
在我国境内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适用《个保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我国境外处理我国境内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也适用《个保法》:1、以向境内自然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为目的;2、分析、评估境内自然人的行为;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个人信息VS非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但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非个人信息,包括不可识别的自然人信息、企业信息、政府信息、其他组织的信息。
个人信息的判断标准为可识别,单一信息可识别或结合其他信息可识别。个人信息也可通过去标识化、匿名化转变为非个人信息。
上一篇:个人信息理论专题(二)
下一篇:住宅小区车位的归属专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