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必知的法律基本常识(一)

发布日期:2022-06-27 浏览次数:673次

1《民法典》依据宪法制定的在中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都适用。

2、制定《民法典》的意义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民法典》的作用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4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

5、民事行为的准则是不得违反法律、公序良俗,节约原则、环保原则。

6、处理民事纠纷的准则应当依照先依照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7、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到死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8、自然人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的证明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

9、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出生时是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10、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界定是18周岁以上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下为未成年人;16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1、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2、民事行为能力人实现自己的权利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或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监护人就是法定代理人。

13、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界定自然人从事工商业经营,依法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事家庭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营户。

14、个体工商户及农村承包经营户债务承担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无法区分的,以家庭财产承担;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债务,以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农户财产承担。由农户部分成员经营的,以该部分成员的财产承担。